国际颗粒材料微观力学专业委员会(AEMMG)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博士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
学士 台湾大学物理系
简介
197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物理系,198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博士。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研究方向颗粒物质物理、非线性动力学。现为国际颗粒材料微观力学专业委员会(AEMMG)委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欧洲《Granular Matter》期刊编委。2015年9月获中国物理学会谢希德奖,2017年6月获国科大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主要研究方向
1.局域电场对颗粒流动行为的调控作用
实验研究外加电场对颗粒流动行为的影响。
2.颗粒稀疏流到密集流的相转变研究
类似于交通流的瓶颈效应,颗粒流在槽宽变窄处也会出现瓶颈效应.对二维颗粒流实验观测二维颗粒流从稀疏流到密集流的相转变规律,这一规律对所有离散态物质流动具有普适性,如对人流、交通流、浮冰流,以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离散物输运等。
3.振动驱动的颗粒分聚
无序颗粒物质的自发分聚现象是吸引物理学家研究的关注点之一。振动大小颗粒混合的颗粒体系,发生所谓的“巴西果效应”,即大小颗粒分层,大颗粒在上,小颗粒在下。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其形成机理并不十分清楚。美国的研究小组对“巴西果”或“反巴西果效应”的发生有不同的意见。通过不同密度大球在不同尺寸颗粒床中振动的实验,系统研究大球上升和下降的规律,发现间歇气体的气压在“反巴西果”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4.颗粒体系的阻力研究
颗粒体系由于力链结构的非均匀性,体系的阻力描述较一般流体要复杂得多,我们系统研究快速,慢速运动物体在颗粒床中的阻力形式,其中除了流体中的浮力,粘滞阻力外,颗粒体中还需考虑等效摩擦力和边界支撑力。
5.颗粒气体的速度分布律
作为非平衡体系经典模型,颗粒体系的统计描述一直是物理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与法国合作,在欧空局,法国航天局,中国航天局和科学院的支持下,我们利用失重飞机,返回式卫星等的微重力环境,实验研究宏观颗粒气体的速度分布律,分析还发现振动驱动的长程边界效应,这结果挑战现有颗粒固体的流体力学模型。
6.颗粒团聚现象研究
单仓聚集的相分离
研究以气体分子相分离为模型建立颗粒气体聚集现象的相分离模型,解释颗粒气体团簇现象和冷凝现象。
双仓聚集的非线性行为研究
研究聚焦于双仓双分散颗粒聚集现象的非线性行为,以双温度体系模型解释一种新型的非线性物理研究领域的“颗粒时钟”有趣现象。发现双仓双分散颗粒振荡行为还存在一种新的退化振荡现象(d-OSC态)、二维同宿轨道分岔体系中的随机振荡等现象。
7.声波在颗粒体系中的传播
声波在颗粒介质中主要是沿着力链结构传播,因此声波在颗粒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频率响应和幅度变化将可用来反映介质的力结构。研究纵波波速随剪切应力的变化,并以此建立直剪颗粒体系力结构的声波探测法。
目前的研究课题
目前研究课题以空间微重力环境下,对颗粒运动行为的实验研究为主,包括研究重力对颗粒本征行为影响的研究,在10-3g到0.5 g微重力到低重力范围内,探测“颗粒气体”团簇形成时间尺度以及形成的团簇的结构,研究重力对颗粒聚团行为的影响,
研究变重力场作用下可能的颗粒大小分层现象及其对团簇长大过程的影响,寻求对颗粒输运和团簇形成有更好的控制。
代表性论文
培养学生情况
电话:
010-82649089
Email:
mayhou@iphy.ac.cn